为什么说“除邪祟”就是“通灵宝玉”的功能
为什么说“除邪祟”就是这件“通灵宝玉”所具有的“功能”呢?请丁老师和一切爱好者朋友们看一看第八回是怎样描写这块称为“通灵宝玉”的物品的吧!
“通灵宝玉”正面写的是:“莫失莫忘仙寿恒昌”八个字;
它的反面写的是三句话:“一除邪祟,二疗冤疾,三知祸福”
书中正文写道:“宝钗看毕,
【脂批:余亦想见其物矣,前回中总用草蛇灰线写法,至此方细细写出,正是大关节处。】
又从翻过【脂批:可谓真奇之至。】正面来细看,口内念道:‘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’念了两遍
【脂批:是心中沉吟(音)神理。】
请读者朋友们想一想:该书作者与批者为什么都在这两回里特别强调对“通灵宝玉”的具体描写,是“大关节处”和“沉吟(音)神理”呢?其根源难道不是它“石头”本身,怎么来的“一除邪祟,二疗冤疾,三知祸福”这三大“神奇功能”吗?也就是说,一件“物质”(石头)即便是一种“药品”,它不经过人的“使用”,它怎么能够给病人治好了病呢?它的治病机理是什么“神奇妙道”呢?
这个问题已经逼到我们“墙角”里来了,我们不回答行吗?
因此,我认为彼此关于“宝玉”与“十三载”的关系问题的讨论,已经进入到“深层次”了。或者说是“人”(贾宝玉)与“物”(通灵玉)的关系问题。实质上是作者曹雪芹让读者讨论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里,到底是“人指挥物还是物指挥人”的问题?
作者讲的是“气功治病”的原理吗?
第25回上写的:“那僧道:‘长官你哪里知道那物的妙用。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
【脂批:石皆能迷,可知其害不小,观者着眼,方可读《石头记》。】故不灵验了。你今且取他出来,待我们持诵持诵,只怕就好了。’【脂批:只怕二字是不知此石肯听持诵否?】
贾政听说,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。那和尚接了过来,擎在掌上,长叹一声道:‘青埂峰一别,【脂批“正点题,大荒山手捧是语】展眼已过十三载矣!人世光阴如此迅速,尘缘满日,若似弹指!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:
天不拘兮地不羁,心头无喜亦无悲;
却因锻炼通灵后,便向人间觅是非。【脂批:所谓越不聪明越快活。】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:
粉渍脂痕污宝光,绮栊昼夜困鸳鸯。
沉酣一梦终须醒【脂批:无百年的宴席。】,
‘冤孽’偿清好散场!【脂批:三次锻炼,焉能不成佛作祖。】”
念毕,又摩弄一回,说了些疯话,递与贾政道:‘此物已灵,不可亵渎,悬于卧室上槛,将他二人安放一室之内,除亲身妻母外,不可使阴人冲犯【脂批:是要紧语。】三十三日之后,包管身安病退,复旧如初’····
少不得依言将他二人安放在王夫人卧室之内,····直到夜间,他二人方渐渐醒来,【脂批:能领持诵,故如此灵效”【庚侧:肯听持诵,故有是灵。】
可见作者通过以上这些话就回答了上述问题,这即是告诉读者“能领持诵,故如此灵效”“肯听持诵,故有是灵”就是点得该书的“正题”,它当然也是“大关节”了!
即贾宝玉是“人”的代表,而“通灵宝玉”只是“物”的代表,人有了病,物(石头)是不能自动为病人治好病的;而必须通过“医生”(和尚)将“药物”(石头)施力给病人(贾宝玉),这个病人才会获得康复的。这里,显然是“人使物”才能治好病的“原理”。
写书的曹雪芹其人之所以伟大,就在于他抓到了大自然演变的规律,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。即作者在书中重点讲的是政治、历史与哲学,是讲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我们的祖先已经给我们找到了,问题是后世国家的领导人怎样理解、继承与实行的问题了!
因此,我认为作者写的“十三”,其实重点指的是雍正这个暴政者到执政的第“十三”年时就“暴亡”了,这是由历史的必然性所决定的,它是封建王朝“末世”到来的“标志”性事件。它影射的是“整个社会”“病了”即进入“末世”了,那么怎么治疗这种“社会制度上的病症”呢?
当然就是必须唤起民众,使人民“梦醒”,即进行像“敢把皇帝拉下马”那样的变革社会的“大革命”才行。1911年的辛亥革命的成功就证实了曹雪芹的论断是非常理性与科学的!而那位用“通灵宝玉”给主人公贾宝玉治病的“和尚”“道士”,实际上作者暗示的是“导师”的谐音内涵。
谁是“社会革命的导师”呢?当然就是曹雪芹“文化大家”无疑了,所以他才敢于自称贾宝玉是“天下古今第一淫人”——引领文化大潮的领袖人物也!